老年人.大病初愈者会花很多钱去买昂贵的中药补品,例如冬虫夏草、西洋参、人参、蜂王浆等,这些补品的确能改善虚损状况,起到补虚作用。但是还是有很多需要注意的事项,只要注意下面这些小细节,才能在身体上发挥最大的滋补作用。
使用滋补类中药要注意什么?
1.空腹吃。
当胃肠道中没有营养物的时候,可以在早上服用养肝类中药,或者将其排出体外,最大限度地发挥补虚和治疗的功效。中医学认为,食物和药物不能同时服用,一定要隔几个小时。用来治病的药,用药杂,用药多,苦寒药多,所以应该安排在餐后半个小时左右服用,空腹时可引起胃肠不适。补益类中药则恰恰相反,因为滋补类中药依靠脾胃运化,脾胃喜甘,所以补气类中药大多性甘、温热,空腹食用有利于胃肠吸收。
2.强调缓效。
养胃类中药以调理身体为主,每次服用剂量少,次数少,对胃肠粘膜刺激不大。一般煎汤及膏方空腹食用利用度较高,易于被吸收,药物可迅速进入胃肠道,可维持较高浓度,提高滋补效果。有些补充性中成药主要适用于口服液.散剂或药丸,可于饭前30~60分钟服用。这一阶段胃部不含任何食物,药效不受食物影响;滋阴类及安神补脑类药物在睡前服用。
3.不可乱用。
在不能补错的情况下,一定要分清虚症的类型,再进行补充。阴虚的人应该选择补阴的药,血虚的人要选择补血药,气虚的人要选择补气药物。在阴虚火旺者中,鹿茸、人参等属于温补的食物,而阿胶、枸杞子、银耳等可起到滋阴补血的作用,而阳虚痰湿重的人则不适合这种情况。
温馨提示
在吃补品的时候不要吃辛辣刺激的东西。煎炸.油腻、肥甘食物;补气的食物要避免绿豆、奶类、萝卜、浓茶等有损伤的食物,比如黄芪、西洋参、人参等。需要提醒的是,滋补类药物只适用于胃肠道正常。外感风寒及感染病期间禁止使用,尤其在感冒或咳嗽痰多及急性发热时,补药可不吃,否则会使病情加重;脾胃虚弱的人,消化能力减弱,常伴有腹泻的症状,可以先调理脾胃,再用补药,以免造成滋补类药物的浪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