缺铁性贫血是一种常见于未成年人、老年人、孕妇和乳母的多发性营养缺乏症。
缺铁会导致含铁酶减少,影响组织器官功能,降低食欲。
儿童和青少年缺铁易怒、僵硬、冷漠、面色苍白、嘴唇粘膜和眼结膜苍白、疲劳、头晕、指甲脆弱、反甲、体力下降、注意力不集中、记忆力下降、影响学习等症状。
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身边的人,说有些食物可以补铁,比如红枣、红景天、枸杞、南瓜等等。
恐怕菠菜说得最多。听了多年菠菜富含铁的说法,以前没学过营养,发现有些常识不一定对。
因此,让我们来看看猪肝和菠菜,哪种食物含有更多的铁,更适合补充铁来改善缺铁性贫血的症状。
两种食物的铁含量不同。
事实上,猪肝和菠菜的铁含量差别很大。
从查询《中国食品成分表》可以看出,100克猪肝含铁23。菠菜含铁2毫克,100克.5毫克。猪肝的铁含量远高于菠菜。当然,猪肝的铁补充效果更好。
通过查看数据,我们知道两者之间的差异是如此之大,几乎是十倍。
血红素铁和非血红素铁分为两种。
我们每天接触两种铁,一种是动物性食物的血红素铁,另一种是植物性食物的非血红素铁。
动物性食物中的血红素铁在被人体吸收时不受草酸、植酸、磷酸等因素的影响,吸收率相对较高;植物性食物中的非血红素铁会受到植物酸、草酸和磷酸的影响,吸收率相对较低。
因此,如果你想补充铁,尤其是缺铁性贫血,你应该选择更多的动物性食物。动物性食物中铁的含量和吸收率普遍高于植物性食物。
猪肝的食用
为了最大限度地保留食物中的有效成分,猪肝在烹饪过程中不应长期煮沸。
我记得当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,我每年都在家养猪。我妈妈不明白这一点。当我煮猪内脏时,我用水煮了很长时间,煮了几个小时。现在想想我浪费了多少营养。
当时我不明白矿物质很容易溶于水。长时间煮沸会使铁等微量元素溶解在水中。煮猪内脏的汤直接倒出,造成大量损失,降低猪肝铁含量。
烹饪方法比较好,可以直接炒猪肝,炒即可食用。
铁的其他食物来源。
铁在自然界中并不是一种稀缺元素,在各种食物中也很常见,但不同食物的铁含量差异很大,吸收率差异更大。
特别是植物性食品中的铁含量和吸收率普遍较低。
例如,我们常认为红枣含铁量高,100克干枣只含2毫克铁,鲜枣只含1毫克铁。
米铁等食物的吸收率为1%,小麦和面粉的吸收率为5%,鱼铁的吸收率为11%,动物肉和肝脏的吸收率为22%。
蛋铁在动物性食物中吸收率低,只有3%,乳制品也是贫铁食品。因此,以母乳和奶粉为主食的婴儿是缺铁性贫血的高发人群。婴儿4-6个月后,应适当增加肝泥等食物,以增加铁的摄入,防止缺血性贫血。
在许多食物中,膳食铁的好来源主要是动物血液制品、动物肝脏、畜禽肉和鱼。
促进铁吸收的营养因素。
维他命C,水果含有一些有机酸,动物性食物中的肉因子,维他命B2等营养物质,能促进铁的吸收。
因此,在补铁时,可以适当选择含有这些营养物质的食物,以促进铁的吸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