刮痧是我国传统的自然疗法之一。它是通过特殊的刮痧器具和相应的技术,蘸取一定的介质,在体表反复刮擦。摩擦使皮肤局部出现红色粟粒状或深红色出血点等刮痧变化,从而达到活血透痧的效果。它也常用于治疗感冒、咳嗽等常见疾病。
虽然刮痧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保健应用,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使用。据@人民网报道:日,湖南长沙。10个月大的女婴反复咳嗽,就医服用咳喘药后,奶奶爱孙女,于是用银戒指和蛋清刮孩子额头,导致面部溃疡。目前,婴儿仍在医院进一步观察和治疗。
刮痧有哪些常见的认知误区?
刮痧不是越红越好。
刮痧给人最直观的感觉是什么?皮肤自然是红色的,这是最明显的表现,也是很多人最容易犯错的地方。
虽然刮痧可以促进血液循环,缓解关节肌肉疼痛,帮助身体新陈代谢,但并不意味着刮痧越红效果越好。一般来说,刮痧到刮痧部位后呈红色或微紫红色即可停止。刮痧的力量。如果部位掌握不当,盲目追求力量,不仅没有效果,还可能伤害身体。
并非每个人都适合刮痧。
正如上述案例所述,婴儿不适合刮痧,因为他的皮肤娇嫩,皮肤保护屏障不完善!此外,皮肤溃疡和肿胀的人不适合刮痧。这些人的皮肤非常脆弱,刮痧只会加重感染的可能性;醉酒。过于戒断或疲劳的人不适合刮痧。这是因为刮痧可能会使血液流向体表,导致内脏有效循环,血流量急剧下降,这对健康非常不利。
3.刮痧后身体疼痛健康堪忧。
刮痧后2-3天内,身体通常会出现疼痛、感冒或发烧,或出现皮疹变化。这不是技术人员操作不当或担心自己的健康,而是正常现象,不用太担心。当然,如果不适症状特别明显,多日不缓解,应及时就医。另外,刮痧不适合每天进行,建议隔3-6天进行。
医生提醒:刮痧属于中医疗法之一,并非每个人都适用,而且需要正规的中医进行规范操作,才能起到一定的疗效。若儿童有身体不适,应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进行诊治。